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百汇赵锦衣的现代都市小说《补贴系统: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精选小说推荐》,由网络作家“易阴阳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军事历史《补贴系统: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》是作者““易阴阳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赵百汇赵锦衣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灾民很软弱,但当灾民选择拿起武器变为流民的时候,依然不强…却足够残忍与疯狂。县城的下场可想而知,那些坐看风云变色的乡绅老爷们,不知可曾为了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忏悔?攻破了县城的流民彻底化为野兽,四处蔓延,如病毒一般,声势越来越壮大。朝廷下令让附近的军队剿灭流民。结果因为武备松弛太久,草草汇聚起来的军队居然被流民一冲就散了,......
《补贴系统: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精选小说推荐》精彩片段
既然活不下去,那就一起毁灭吧!
其中最大的一股流民闯入了一座县城。
灾民很软弱,但当灾民选择拿起武器变为流民的时候,依然不强…
却足够残忍与疯狂。
县城的下场可想而知,那些坐看风云变色的乡绅老爷们,不知可曾为了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忏悔?
攻破了县城的流民彻底化为野兽,四处蔓延,如病毒一般,声势越来越壮大。
朝廷下令让附近的军队剿灭流民。
结果因为武备松弛太久,草草汇聚起来的军队居然被流民一冲就散了,也被裹挟成了流民。
还真是讽刺啊。
最终,中枢朝廷不得不硬着头皮调派最后的精英精锐部队来镇压。
京营虽然也糜烂,但是战斗力还有几分,连续剿灭几支流民,但是面对仿佛无穷无尽的流民,让朝廷最后的精锐陷在了此处。
虽然不至于被流民消灭,可是也消灭不了多少流民。
就尬在这里了。
苍茫的大地上,一支两百人组成的骑兵队伍缓缓前进。
来到一个曾经宁静祥和的村庄,但此刻这里只剩下残败的荒凉。
曾经宁静祥和的村子已经消失在了一把大火之中。
一具具尸体在无声的控诉着这狗日的世道。
一个浑身都包裹在铠甲里的人慢慢走着,最后跪倒在地上,想用手去触碰那襁褓里的孩子。
这只有四五个月大吧?
来到这个世界上,却还未来得及看一眼世界样子就走了。
今天自己一时心软放过的流民之中,有没有那个凶手在呢?
男人的手颤抖着,轻轻将婴儿用身下的破布包好。
另一个铁皮人来到他的身后,“明坚,你有没有为你今天的手软而后悔?”
“记住,收起你那可悲的同情心吧,他那多余的同情心只会让更多的孩子变成这样。”
“流民…已经不是人了。”
“所有人,将尸体就地掩埋,深埋!”
“然后就地休息!”
“这是个好地方,能提醒你们,是来干嘛的!”
跪在地上的男人将那婴儿埋葬,跳上马匹向今天来时的方向冲去。
领头的人一摆手,三十几个人快速骑上马追了过去。
深夜,这些人才带着一身的血污和疲劳归来。
…
第二日,这伙狼兵收拾完整,再次出发。
远远的看到一伙流民,骑兵队伍如一条线一般冲过去。
来到近前没有急着杀过去,而是打量起这些人的情况。
“应该是劫掠过的流民,杀,一个不留!”领头的骑士纵马一跃,刀已经从一个流民脖子上划过。
仅仅片刻,流民队伍被撕的四零八落。
逃的远的,大家伙也懒得去追,流民太多了,不要指望杀光,每次集中精力干掉主力就可以了。
这些逃跑的,下次面对他们,反而会跑的更快,简单说,就是会自发拉崩他们团队。
“把尸体就地掩埋,把钱财都搜出来,这些钱财沾了太多血,我们不要,但是也许能用来救活一部分人。”
…
狼兵的消息不胫而走,在整个西部地区威名赫赫。
人数虽然不多,但是人员素质实在太高,装备实在是太过精良,不说人就算是马都披着面甲,裙甲,这么久了,就没听说过狼军有人折损。
虽然只有区区不到千人…,这是误传,人都有夸大其词的毛病。
但是对面几万人的流民队伍也是能肆意来回,杀他个七进七出。
系统出品的钱币,不是白给的,都是需要花工本费的。
面额有最小的灰色的一角钱,红色的一元,绿色的十元,红紫的一百元。
一共四个面额,背面都是以山水风景画为背景的。
其中一角钱上正面是规划之中的桃园村的俯瞰图。
一元上是一个宏伟的巨城的俯瞰图。
十元上是一个地图。
百元上是一个被刨开的球面。
像锦衣十天的工资是两百四十元,那就是两张一百,四张十元。
锦衣解释道,“这只是老爷为了大家方便,才放出的纸币,现在和铜钱挂钩,一铜币一角钱。”
“发工资发纸币很方便,携带购物都方便,当然谁要是不放心,可以立刻去银行兑换铜钱银两。”
“咱们不搞强制,喜欢用什么,全凭喜好。”
“以后的工钱,都去找咱们的财政大管家锦绣领。”
“咱们要起带头作用,先把纸币用起来。”
“好了,大家的工作都安排好了,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,大家都去忙吧。散会。”
货币系统十分重要,这东西不但能方便所有人,还有更重大的作用。
如果使用得当,那获得的利益绝不是区区一款神仙醉能比的。
三个丫头结伴走出村委,门口有几辆马车停着。
“锦文,锦园,晚上见喽。”锦绣登上一辆马车,冲牵马的少年说,“小九,去银行。”
“好的,锦绣姐姐。”站的笔直的赵九答应一声,牵着马车走了。
一辆马车也就是十两银子左右,赵家自然养的起,还养了很多辆。
住在府上的孙王李三户人家已经搬出去了,中院住了十几个丫头,有的是锦衣买来的,大多还是村里人家的姑娘送来做丫头的。
锦衣四个丫头本来都是老爷买来的小丫鬟,而现在的风光,可是被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。
要说所有家里有丫头的人家都没什么特殊想法,锦衣那是一万个不信。
不过大多数人的心思恐怕都要打水漂了,锦衣对这些有父母家人的丫头是有戒备的。
倒是那些和她差不多身世的,买来的苦命丫头,她还多了几分信任。
但是也不会让她们随便进入后院,要是有人违反规定,直接就赶出去。
这段时间已经有两个丫头被赶出府了。
要是有人做更过分的事情,比如勾引老爷什么的,那就一家人一起滚蛋吧。
还好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,或者发生了她不知道?
她还是对老爷有信心的,要是老爷是个好色的,凭现在的身家,恐怕小妾已经多的府里都放不下了。
前院,是那些锦衣找来的小子们的临时住处。
大家还是住在后面的大院,但是一些年纪大一些的,会轮换的到府里当差。
比如跑腿,或帮她们几个赶车什么的。
这些都是以后赵家的班底,可不能脱离社会,赵家缺的不是一根筋的大头兵。
…
从这一刻开始,以后所有为赵家和桃园村工作的人,领取的工资都是发放的纸币。
推行纸币,一开始确实有点小骚乱,一小部分人不认可纸币。
但是大多数人都认可接受了,或者说他们认可的不是那一张纸,而是赵老爷这个人。
纸币的价值就是来自于信用,失去了信用,这东西擦屁股都嫌硬。
使用货币并非强制性的,一小部分不接受的人拿了纸币就去银行兑换,见到能正常兑换,骚乱也就消失了。
…
桃园村村口,一辆马车在车夫的牵引下缓缓走来,后面还跟了四个皂服小吏。
官员体系之中,七品是县令,乡三老是九品,而吏,无品。
一个乡镇最大的官就是三老,三老负责教化,其实最主要是为了收税。
这三老都是有钱有声望的地主乡绅担任,当然,要被更高级任命。
基本上是终身制,除了死了瘫了或者得罪上官了。
三老没有工资,能当三老的都是有钱人,要的是声望,和一些便利。
“老爷,咱们到桃园村了。”
马车里打盹的老人睁开混浊的双眼,掀开帘子一看,被吓了一跳。
那两旁干净整洁的二层建筑,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,让他还以为回到了青牛镇了呢。
只不过街上没有青牛镇那么多人,道路也没那么烂,反而更加宽敞。
“这真的是桃园村,你确定没走错?”
随从也是不确定,因为这里与他想象中的村子不太一样,要说是到了别的镇子,似乎也不是,好像缺了点什么。
对,是人口,一个正常镇子不会只有这么点人,街上的人太少了。
“老爷,您看旁边的石头,上面写的确实是桃园村。”
“哦,是就行,那我们就进去,问问这里管事的是谁?是不是那个据说是外地来的粮商。”
“是,老爷。”牵马的随从继续往前走,走了半条街,才看到人影,看到开放的铺子。
两侧有卖酒的,卖粮食的,卖布匹的,卖肉的,卖熟食的,还有挂着客栈牌匾的。
最醒目的两个建筑物都是三层,比别人高了一层,门面也大了很多。
一个挂着超大牌匾,上书--桃园村银行。
另外一个也是超大牌匾--桃园村商业街租赁中心。
“老爷,这银行和租赁中心都是干嘛的?”
“老爷我也不清楚。”
“走,进去看看。”
吴乡老从马车上下来,来到租赁中心门口,就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麻衣的半大小子迎过来。
小伙子虽然穿的是寻常衣服,但是一点破损没有,而且干净整洁,样式新颖大气,整个人也显得朝气蓬勃。
“老爷您好,是要租商铺,还是有其他事情?”
“我没来过,所以进来看看你们这里是干什么的。”
“那我就给老爷您介绍介绍。这条街空着的商铺,都可以租赁,头三个月免租金。”
“老爷您一看就是富贵人家,虽然肯定不差这点租金,但是谁也不会闲钱多烫手不是?”
“我和你聊聊商铺的租金?如果您不知道做什么生意较好,我们也可以为您推荐一下。”
“桃园村现在百废待兴,人口不断流入,这里的工钱也很高,消费潜力巨大小,未来可期啊。”
吴乡老觉得这小子年纪不大,但是嘴皮子是真的溜啊,说话也好听,就跟他聊上了。
好半晌,他才从里面出来,人是出来了,但是在里面留下了一两银子。
他租了个小铺子,虽然免三个月租金,但是小伙子说的很有道理,押金是保障双方利益的契约。
嗯,虽然他还没想好在这边做个什么买卖。
反正无论在哪里上学,只要获得过桃园镇的身份就行。
然后能够毕业的,都是培养出来的可用的人才。
到时候加入自家产业也有补贴,不加入产业,还留在府城,那就没有补贴呗。
学校建好,只收有桃园镇户籍的人,其他人,任何条件都不接收。
赵百汇将新城命名为龙城,是花钱让系统选取的地址。
这地方有足够大的天星四贵,从风水角度已经可以作为京师之重地了。
一条长长的马车队伍到来,数量不下于百辆,人数数百。
马车来到地方,人群喧闹,将东西卸下,也留下了大约百人,其余人和马车一起回转了。
这条车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都要在此地和桃园镇之间来回奔波,拉运物资了。
人群中有六十多个浑身包裹着铁皮甲,连马匹都有战裙的狼兵护卫。
一个排是三十多骑,一排留下,一排护卫着车队离开。
天下不太平,青江府和临江府附近还好,加上大家好像也清楚了狼兵的大本营在江西附近,但是也不得不防备小股流窜的流民。
明成花了半天时间,多方对比,才确认了老爷给的位置,然后让同来的王长江,也就是曾经的王老板,带着桃园镇最精锐的施工人员开始施工。
明成,明真,明镜,锦艺,锦颜五个赵家人,加上王长江等五个管理层在开会。
“先搭建临时工棚,好歹大家有个住的地方。也防备刮风下雨什么的,导致有人病倒耽搁工期。”
“然后先建赵府,将来老爷和我们都要住在这里,盖三层的小楼。”
“然后建设政府部门的驻地,最后是街道,民居,注意不要超过这条线,这边是老爷规划的另一个区。”
“这个区域是工业区,这里是养殖区。”
“一点点来,争取秋收前把主要建筑都弄好,老爷就带着大家搬迁过来,其他地方一步步来。”
“工地要招人,就地招人,新人做做辅助工作,他们家里的老婆孩子也招募过来,能用上的就用,用不上的就去开荒种地。”
“大部分地种红薯,其他的东西也要各自种植一些,我们自己吃。”
“给工人的工钱就按照男人八毛到一块的标准,等户籍机器到了,申请入户的,考察期加两毛,考察期过了加五毛。”
“大家把工作分一分,每人负责一块。提前完成有奖励,耽搁工期的要被问责罚款降级。”
…
龙城这边在加紧施工。
桃园镇这边也在搞新的计划。
来银行拿银子兑换钞票的人越来越多,家里银子都要堆积如山了。
这玩意多了真的是没什么鸟用,花出去,流通起来,才能产生作用。
加上目前桃园镇人口将将突破两万,其后的增长速度并不能让赵百汇满意。
所以他决定要加快人口吸纳速度。
这个时代的人,在他看来有很严重的惰性,只要还能活的下去,那就一动不动。
好,既然你们不动,那老爷我动总行了吧。
正好仓库里面的银子都发霉了。
用系统花钱选址,在青江府其余十个县相对繁华的地方,各自选了个点。
然后疯狂撒银子,买地,雇人,搞建设,开荒种田。
然后让手下人找林学瑾批条子,十支队伍奔赴十个地点。
我再建造十个镇子,每个镇子都在附近雇人,买地,建村,建学校,建养殖场,开荒,种地。
小说《补贴系统: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林学瑾咳嗽一声,大声念道:
“三天之后,桃园村小学开学,所有桃园村正式居民都可以免费入学。”
“通过考试者,可以获得每天两文钱补助!和工钱一样,十天一领,只要在桃园村内,就可以一直领取!”
告示念完,周围寂静了,很多人都哆嗦了起来。
一个男人满含期盼,嘴角哆嗦的问,“林…林村长。您的意思是,我家娃以后可以读书?还不要钱?”
炸了,人群炸了。
喧闹的如同打仗。
每个人都红着脸大声的跟旁边人嚷嚷着什么,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,可是每个人都依然在自说自话,仿佛魔障了一般。
赵老爷从来不骗人,说可以读书,那就一定可以读书。
在这个年代,如果将人以最大的区别来划分不同层次的话,那就只有一条线。
读书人和其他人。
每个人都做过一个梦,我要是个读书人多好。
第二个梦,我儿要是个读书人该多好。
第三个梦,我孙子要是能读书该多好。
但是对最大的群体农户来说,这真的只是个梦,只敢在梦里想一想,就是喝多了说胡话的时候都得避开这个话题,怕被人笑话不自量力。
供养一个读书人,一年最少二三十两银子的开销,注定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可以承担的起。
现在桃园村一般家庭一年能赚个几两银子,可去了花销还能剩多少?
读书人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梦。
可是今天,梦似乎有实现的可能了?
林学瑾一开始也乐呵呵的,跟大家一起开心,可是渐渐的察觉不对。
大家的期望如果太高了,那是会出问题的,得赶紧浇冷水降降温。
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,林学瑾大声喊,“都停下,停下,先听我说。”
没人理他,所有人都疯魔了。
“学校不办了!”
轰隆,似乎晴天霹雳般,每个人脑袋上都仿佛被雷批了一样,一动不动。
巨大的喧嚣声消失了,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他。
他相信,他刚刚给了这些人希望,如果立刻将希望又消灭,他觉得这些人能活活吃了他。
他赶紧说,“你们要是不把我说的话听完,那学校也没必要办了。”
“林村长,您快点说,我们听着呢。”
“是啊,您请说!”
林学瑾组织了一下语言说,“你们不要想着让孩子来上学,做读书人,将来当官。”
“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,不可能!你们把孩子送来了,将来也没法当官!”
一些人神色黯然了下来,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理智的,说,“没事儿,林村长,当不了官没事儿,能读书认字就行。”
“现在我来告诉你们,我们学校和其他地方的不同。”
“读了我们的学校,孩子可以学习识字和算数。”
“毕业之后,我们会发证书。”
“首先是每天两文钱的补助,只要活着就能领!”
“说句不好听的,将来就算瘫了,干不了活了,一天两文钱买半斤粗矿,也能活下去!”
第一条,保证了活着。
很多人的眼睛又亮了起来。
“然后,学会了算数和写字,很多工作都可以做,比你们现在做的要轻松,工钱可能会更高。”
“你们的孩子不会活的像你们这么累!他们会活的很幸福。”
大家的眼睛更亮了。
“我们不能保证太多,但是有这两点,还不够吗?”
“够了,够了。”
“是啊,老爷简直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,啊,林村长,您也是菩萨,您也是。”
小说《补贴系统: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锦衣露出明媚笑容,“张老板,我正好有事儿想和您说呢,前两天有人登门,说想在府上附近弄个酒厂,低价给府上供应原酒,我和对方谈了谈。”
张老板脸都吓白了,赶紧摆手说,“锦衣姑娘,你误会了。我不是想要抬价,我是说现在我现在原酒产量提升了,但是价格实在是没法更低了,毕竟要雇佣人手。”
“哦,原来是我误会张老板了,抱歉。”
“是我的错,我的错,我说话不清不楚让锦衣姑娘误会了。”
两人又交流了一些事情,锦衣收了银子这才出门,坐着马车在镇上采买了一些东西,才往回走。
回到家里,在外面行事稳重的锦衣才露出几分少女感,吐槽说,“老爷,那张老板靠着咱们的酒赚了不少,却人心不足,看来过些日子就要把他踢开了。”
“嗯嗯,这些事你自己做决定就好,我就负责拍手叫好。”
锦衣点点头,又开心的说,“老爷,现在我们每天出酒百斤,送到酒馆是十两银子。”
“酒馆卖出去又是十两银子,跟利润比,开销可以忽略不计。”
“酒馆还有张老板供应的其他酒水,收益虽然不多,也足以抵掉开销,所以分七成就是七两银子。”
“成本主要是原酒,以后估计要买柴火,但是用不了太多,总成本不会到三两。”
“也就是说,每天的收益十四两多,一年下来就是大约五千两?”
锦衣被自己算出来的数据吓了一跳,天哪,一年五千两,要是种地,恐怕得家有万亩良田的大户人家才能有这个收益吧?
其他几个丫头也跟着兴奋了起来。
锦文露出傻乎乎的笑容,“那我们是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啊?”
大鱼大肉,烧鸡大鹅,锦文的脑子里又出现画面了,她坐在一圈桌子中间,每个桌子上都是美食。
锦衣虽然也遐想了一下下,但很快就清醒过来,“大家伙想想就算了,财不露白,别被人打了主意。”
“老爷,原酒放在那张老板手里我不放心,我觉得还是咱们自己弄的好。”
“虽然利润低,但是我安心。”
“我算了一下,要是开一个酒厂,日产五百斤原酒那种,大概得需要十几个人。”
赵百汇一听需要人手,瞬间来了精神。
“十几个人够吗?要不要再多点。让大家不要那么累嘛,而且老爷也不差钱。”
“嗯,那就暂定二十人吧,十户人家,十男十女应该差不多。”
“锦衣,就这么干,尽快招人,让那个贪得无厌的张老板知道得罪小女人的下场!”
“老爷!”
锦衣几个丫头说干就干,马上开始做起规划,酒厂建在哪里,多大面积,需要多少材料,制酒设备都要什么,要多少个大酒桶等等。
最后锦衣决定,还是收购张老板的酒厂吧,把东西最好连工人都一起打包过来。
中间赵百汇给了点建议,是关于建厂地址的。
他之前花钱让系统做过统一规划,还是不要超出这个规划范围的好。
不要影响了未来的城市美观。
然后又花了十元钱,买了一份优秀小厂子的制作图,然后手画出来给几个丫头。
几个丫头干劲十足,商量完毕,立刻行动起来。
锦衣又叫人赶马车去找张老板,锦绣去找搞建筑的王老板来建造厂房。
锦文和锦园去联系粮商,谈粮食供应。
只有赵百汇这个老爷躺在家里扮咸鱼,还一个劲感慨几个丫头大了,反而让他这个老爷无用武之地了。
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。
几个丫头都谈的很顺利,搞建筑的王老板带人过来拜访了一下赵百汇,就带着工人开工了。
盖厂房很简单,主要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院子,墙壁要建的高,防备以后有贼。
里面用土墙分隔出各个功能区。
放粮食和放酒桶的暂时有棚子就行,也就是给工人住的宿舍稍稍麻烦一点,但也只是麻烦一点罢了,标准就按照赵府的房屋标准来就行。
厂房七八天就盖好了,张老板那边为了酒馆这个大头生意,含泪把酿酒厂这个小头生意放弃了。
不放弃也不行啊,等赵家酿酒厂盖起来,他这酿酒厂就完了。
毕竟他这里的酒只能在青牛镇卖一卖,大多都供给赵家当原酒了,那时候这些普通酒怎么办?
他的酒可不是神仙醉,到处都有人抢着买。
青牛镇一天是消耗不了百斤神仙醉的,但是架不住赵百汇饥饿营销做得好啊。
镇子里总有人说神仙醉这么好,是因为加了特殊材料。
随意随时可能断货,导致不少爱酒之人一次买一斤喝,买十斤收藏。
这一次涨价,卖的更火爆了。
大家看出来这东西似乎不但好喝,还能投资啊。
于是抢的人更多了,其中包括一些不怎么喝酒的人。
市场啊,永远都是这么奇怪。
本来赵百汇家里有十九个人,一天稳定获得190元补贴。
这就等于每天1900文钱,接近二两银子。
因为神仙醉赚的更多,一天十几两,他的补助反而慢慢攒了下来。
现在酒厂那边从张老板那边过来几户人家,锦衣又招募了几家苦难户。
于是又多了十户人家,加上孩子,足足五十三口人。
回头等他们考察期过了,一天补助将高达720元,将超越他穿越前的工资水平!
“锦衣啊,我觉得吧,咱们老百姓还是要以土地为主,这样,你多费心,多找点人来开垦荒地,咱们要多种粮食!”
锦衣虽然不理解自家老爷每天赚这么多钱,为什么还在种地那几个钱。
但是作为老爷最贴心的小棉袄,还是应承了下来。
答应赵百汇,不断的找人来种地。
“锦衣啊,咱们有钱了,同样还有责任感,老百姓过的苦啊!”
“这样,不要只找男人,就是老人,小孩,寡妇,甚至是和尚尼姑,或是残疾人,只要肯来咱们这,怎么也得让他们有一口饭吃,这叫社会责任感,你晓得不?”
“好…好吧,老爷。”
哼,我管你是什么人,只要是活人,你就每天给老爷我贡献出你的十元钱吧!
晚上,天色将暗,几辆马车来到镇上最好的酒楼。
掌柜的急忙出来迎接。
“贵人,包房已经都准备好了,三老也都到了。”
“麻烦掌柜的了。”锦文在掌柜的引领下,带人进入包房。
屋子里正无心闲聊的几人都急忙起身迎接。
锦文来的太突然,让他们根本不清楚她的身份和她的目的,难免有些忐忑。
听人说了对方来时的排场,几十辆马车相随,这姑娘似乎不是一般人啊。
“锦文见过三老,让诸位久等了。”
“姑娘来的并不晚,是我们没算好时间,来早了。”
“诸位请入座吧。”锦文等丫鬟擦了擦座椅,然后自顾做到主位上。
旁边另一个丫鬟则上去,将县令的手书递给三老。
三老急忙接过,一看居然是县令大人的手书,哪敢怠慢,都站起来去接。
“我这次来呢,是因为我家老爷在这边买了块地,想要修建个府邸。”
“预计要在附近招募几百人修建,所以难免要叨扰三老。”
“不叨扰,不叨扰,既然已经和县令大人谈过了,我等自无异议,一定给姑娘行最大的方便。”
“毕竟是在贵宝地,还是先和三老通过气才好。”
“是姑娘给面子了,不过不知您家老爷是?”
“我家老爷来自京师,身份不好透露,免得总有人跑来叨扰。”
“应该的,应该的…”
饭桌上几人相谈甚欢,嗯,实际上说的话并不多,大家都只是默默吃饭,然后三老偶尔提个话题尬聊一下。
倒是锦文经过这么久的磨练,人情世故上做的很好,为了不让三老太尴尬,偶尔问问本地的风土人情,美景美食什么的。
这最大酒楼做的菜也就那么回事儿,锦文吃的不够开心,三老小心翼翼的陪着也不舒服,所以饭局很快结束。
第二天,锦文让人在镇上买了个大宅子。
随后留下几个人照看宅子,作为一个中转之地,就带着大部队往目标地点而去。
赵百汇花大几百万购买的两处矿藏位置,选择的都是储量不算大,但是很好开发的那种。
锦文来的时候是带着地图的,所以来到目标地点附近,让随从在附近探查,仅仅几天就找到了最合适的开采地点。
确定了开采点就好办了,在周围修建简易的建筑,先能住人就好,然后在周边村子开始招工。
十文钱左右的工钱已经不低了,很快就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团队。
男人一部分人开采矿石,一部分在带来的有经验的施工队人的带领下修建围墙,房屋,以及最重要的高炉。
女人可以做饭,可以帮工做轻一点的活,也可以跟着马车到镇上买粮食。
短短十天,三个小型聚集地的模型就出来了,每个地方都有至少上百人在热火朝天的工作。
没办法,锦文给钱给的太多了。基本上不会有农户能拒绝这么好的待遇。
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中。
第一批只来了几十个人。
一部分要带头工作,一部分负责护卫。
这只是先头部队。
桃园村的支持是源源不断的。
隔些日子,就有几十人的队伍到来。
锦文到这边也不只是为了挖矿炼钢,她还有其他任务。
桃园村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,但是地理环境和周边的人文环境限制了桃园村的上限。
受限于各种因素,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无限制的膨胀扩大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