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鲤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最完整版
历史军事连载
小说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》,现已完本,主角是赵桓郭京,由作者“东一方”书写完成,文章简述:赵桓穿越大宋,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。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,赵桓拿起天子剑,杀神棍郭京,诛软骨头李邦彦,提拔岳飞,组建一支无敌之师,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。重生一世,朕绝不为奴,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。...
主角:赵桓郭京 更新:2025-06-17 05:25:00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历史军事小说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最完整版》,由网络作家“东一方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《亡国之君?朕杀敌千万,无敌了》,现已完本,主角是赵桓郭京,由作者“东一方”书写完成,文章简述:赵桓穿越大宋,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。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,赵桓拿起天子剑,杀神棍郭京,诛软骨头李邦彦,提拔岳飞,组建一支无敌之师,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。重生一世,朕绝不为奴,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。...
哗!!
大殿中,又是一片震惊声。
张邦昌更是刹那间抬起头,死死盯着赵桓,心中转过无数的念头。
不好,被算计了。
张邦昌忽然发现,皇帝杀李邦彦不是为了抄家,或者说抄家只是附带的,真正的谋划是给李纲腾位子。
皇帝心机太深沉了。
这是他认识的,那个软弱摇摆、迟疑不定的皇帝吗?
张邦昌打心底不愿意李纲拜相,反驳道:“李纲被官家提拔为尚书右丞,已经是滔天之幸,现在又直接提拔为太宰兼门下侍郎,臣认为不妥。”
赵桓淡淡道:“你张邦昌出使高丽,无功而返。出使金营,丧尽国体。你没有寸功于朝廷,却担任少宰,为什么李纲不能担任太宰呢?”
张邦昌脸上火辣辣的,劝道:“官家......”
赵桓打断道:“你能替朕抵挡金国的大军,朕让你兼任太宰都没问题。”
“臣无能!”
张邦昌无奈摇头。
金国军队所向披靡,大宋根本挡不住。
就算皇帝旗帜鲜明的要和金国交战,张邦昌也认为迟早会落败。等到皇帝落败后,就知道李纲和种师道靠不住,会想到他们这些人了。
要求和,要称臣,要赔款,要安抚金人,还得靠他们。
李纲、种师道等人,是死鸭子嘴硬。
张邦昌退回去,却朝耿南仲点了点头。
这也是投降派,更是赵桓东宫的老人,深得赵桓的信任。
历史上,李纲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之战,耿南仲借着东宫旧人的身份,不断蛊惑宋钦宗,让宋钦宗排挤李纲,一心一起求和。
耿南仲现在担任签枢密院事,官职低于同知枢密院事,在枢密院也颇有分量。
他一向深得赵桓的器重,从容道:“官家,臣有本奏。”
赵桓问道:“耿卿有什么要说?”
耿南仲掷地有声道:“启奏官家,李纲立下功勋,按理说应该嘉奖,不嘉奖难以服众。”
“可是,李纲性情刚直,做事情也勇猛。让他担任宰相,恐怕无法团结大多数人,反而弄得人人怨怼。”
“这是不利于官家,更不利于李纲本身的。”
“从长远考虑,臣认为不必急着为李纲升官,先和大金作战。一旦打赢了下次的战事,再来提拔,就算李纲锋芒毕露,也没人敢质疑。”
“请官家明鉴。”
此话一出,白时中及其他人纷纷站出来附和,都不希望李纲拜相。
赵桓沉声道:“要抵挡金人,必须名正言顺。名不正,则言不顺,则政令难以贯彻,就无法凝聚力量。反过来说,等金人再次南下,李纲挡不住,朕自会罢免他。”
耿南仲顿时没话说了,只能怏怏回到位置。
白时中等人也退回去。
赵桓的目光落在李纲身上,微笑道:“李卿,还不接旨?”
李纲更是热泪盈眶。
不是因为自己成了宰相,是因为皇帝真正变了,彻底和投降派划清界限了。
李纲上前一步,作揖道:“臣李纲,领旨谢恩。”
赵桓点了点头,勉励了李纲几句话,就让李纲回到座位上。
旋即,赵桓的目光又落在张邦昌的身上,笑着问道:“张卿,捐钱的事情还没处理完,你是朝中的宰相,此番募捐抗金,你表个态,捐多少钱?”
张邦昌心头一跳。
李邦彦因为这事儿被杀,尸体都还没冷。
换做以往,张邦昌绝对不同意。或者是太平时的大宋,张邦昌也敢给皇帝顶回去。
现在不一样。
金人南下,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,一切都围绕金人南下来的。尤其太上皇都带着一部分官员跑了,整个东京城都处于大变之际。
最重要的一点,皇帝上位后,让王宗濋控制了殿前司,现在和皇帝对着干,极可能又被抄家灭族。
皇帝不要脸,那就是无解的。
张邦昌的心在滴血,试探着道:“官家,臣捐赠五千两银子。”
“嗯......”
赵桓的声音拉长,却透着冷意,目光似乎又看向王宗濋的方向,也看了眼殿外李邦彦尸体的方向。
张邦昌心头一突,连忙改口道:“官家,臣捐赠一万两白银。”
“好!”
赵桓微微颔首,赞许道:“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,急公好义,堪为人臣表率,朕甚是欣慰。”
张邦昌酸溜溜道:“官家过奖,这是臣该做的。”
赵桓目光又落在白时中的身上,问道:“白相公,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,你呢?”
白时中心中骂娘了。
张邦昌你个狗杂种,皇帝稍稍压迫,你怎么就扛不住呢?
你抗住了,老夫就不需要大出血。
白时中抿着嘴思考一会儿,无奈道:“官家,臣也捐赠一万两白银。”
赵桓笑着一一往下问。
政事堂的宰相,每个都捐赠了一万两白银,当然李纲除外,因为他没什么钱。即便如此,李纲说了倾尽家资,态度没得说。
后续官员依次降低。
赵桓全部问完,看向一旁的黄经,问道:“捐赠的额度,记下了吗?”
黄经弓着背,恭敬道:“请官家放心,奴婢全部记下。所有的钱财合计,有四十八万六千五百两白银。”
赵桓眼前一亮。
近五十万两白银,加上李家抄没的钱财,就有了启动的资金。
有了钱,才能装备军队。
这一回杀了李邦彦,加上百官慷慨解囊,一波暴富了。
赵桓心中也是微微激动,吩咐道:“你安排人,在三天内登门收钱。既然允诺了,就必须做到。做不到,就是欺君之罪。”
黄经说道:“奴婢领命。”
满朝百官心中酸溜溜的。
皇帝不要脸,皇帝与民争利,简直不当为人子。
偏偏皇帝找了个冠冕堂皇的抗金理由,又有李邦彦欺君的前车之鉴,没有人敢顶回去。否则自家被殿前司的人搜查一番,正经官员谁经得起查呢?
又不是李纲那样的憨憨,为了抗金不惜死不惜财。
赵桓定下李纲拜相,又募集了足够的钱,却没有半点的放松,接下来要安排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事情。
这才是大问题。
李纲拜相是文官的事情,张邦昌、白时中等人虽然抵触反对,也只是少部分人,许多忠君爱国的人不会反对。
种师道担任枢密使,却是再次打破大宋的惯例,再次提升武人的地位,不仅文官反对,连皇室宗亲都可能反对。
连李纲都可能站出来。
因为李纲也是文官。
赵桓却必须这么做,大宋的根子,就是文官管得太多,导致武将不振。
要纠正文官领军的错误制度,必须是武将担任枢密使。文官可以参与对外战争的大方向决策,却不能去干涉具体的战事。
赵桓要立规矩,借着金人南下的机会把文武分开,避免文官乱插手武将的事情。
恰是如此,种师道担任枢密使很重要。
赵桓目光扫过所有人,正色道:“朕登基已有数月,常言道国无储君,朝廷不稳,天下不安。朕决定立皇长子赵谌为太子,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诸卿可有异议?”
“金国厉兵秣马,明显要再度南下。”
“我们大宋却没有任何的准备,各地的将领要备战,被勒令不准备战,不准主动和金国交战,这样束手束脚的,还怎么打啊?”
梁红玉一时间也沉默。
朝廷的大政方针,她也没办法去干涉,更搞不懂朝廷为什么这样安排。
呼!!
营帐门帘撩起。
韩世忠麾下的士兵急匆匆进来,禀报道:“统制,王总管来了。”
韩世忠连忙起身,撩起门帘刚走出两步,就看到了真定府总管王渊。
韩世忠抱拳道:“末将韩世忠,拜见总管。”
王渊脸上带着笑容,摆手道:“不必多礼。”
韩世忠神色谦恭,问道:“您怎么亲自来了?有什么事情通知一声,末将去见您就是。”
王渊笑着道:“韩统制,恭喜了。”
韩世忠一脸疑惑,问道:“总管,喜从何来?”
王渊解释道:“宫中来旨,官家召你入宫觐见。”
韩世忠愣了下,一脸不解道:“难道王总管向官家举荐了末将,否则,官家怎么召我觐见呢?”
王渊仔细打量韩世忠,见韩世忠神情不似作伪,又想到韩世忠是贫寒出身,没有任何的关系。
奇怪了,皇帝怎么知道韩世忠?
怎么要召见韩世忠?
王渊琢磨不明白,却知道结善缘的道理,微笑道:“韩统制此去东京,可以直接见到官家了,此去定然前程似锦。”
“老夫也没什么送你的,送你们两匹上等的良驹,助你去东京一路顺风。”
韩世忠连忙说道:“多谢王总管,您的恩情,末将永世不忘。”
王渊侧身,有士兵牵来了战马,他摆手道:“传旨的中官已经先一步返回,你们赶紧交接起程。”
“遵命!”
韩世忠抱拳行礼。
王渊转身离开,韩世忠接连几次深呼吸,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后,才转身回到营帐。
他嘴角上翘,神情欣喜,激动道:“玉儿,听到刚才的话了吗?”
“听到了。”
梁红玉笑道:“恭喜夫君,守得云开见月明,这就是你等待多年的机会。只是不知道,谁举荐了夫君?”
韩世忠点头道:“不管是谁举荐的,到了东京城,仔细打听,总会知晓恩公的情况。”
“我见到官家,也会痛陈厉害,阐述抗金的重要性,务必让官家不再求和。”
梁红玉皱眉道:“这可能会触怒官家。”
韩世忠沉默片刻,掷地有声道:“纵然触怒官家,我也无悔。”
“通过割让大宋的土地,以及赔偿岁币的手段换来太平,始终靠不住。”
“金人想南下就南下,想撕破脸就撕破脸。”
“我们太被动!”
韩世忠眼神明亮,掷地有声道:“就算触怒官家,我也没什么好惧怕的。道之所在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”
梁红玉嫣然一笑,点头道:“妾身支持夫君。”
夫妻达成统一的意见,交接了军队,带上行李就离开真定府,以最快的速度往东京赶去。
杨时手持笏板,微弓着背,肃然道:“启禀官家,臣听闻朝廷大事,首要在于纲目举张。”
“有总纲,才能一以贯之的执行,不至于朝令夕改。”
“前有王安石改革,打着藏富于国的旗号,却任用奸邪,排摈忠直,以至于流毒四海。”
“后有蔡京延续王安石的改革,刮地三尺,荼毒百姓,致使山河破碎。”
“官家登基,当拨乱反正,明确总纲。臣请官家,追夺王安石‘舒王’的王爵,再毁掉王安石配享孔庙的画像,明诏中外。”
哗!!
大殿中一片哗然。
王安石是改革派,希望通过改革振兴大宋。
可是王安石的改革,却掀起了北宋最大的党争。
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,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元祐党人保守派,争斗激烈。王安石被罢官后,司马光领导的元祐党人取胜,全面推翻新法。
元祐党人执政九年,又被改革派的熙丰党人派打倒。
在熙丰党人执政八年后,宋徽宗继位,开始拨弄权术,促成两党争斗,以至于党同伐异。
时至今日,仍有争斗。
杨时有能力有才学有气节,却也是保守派出身。
实际上,不是保守派就有问题,更不是改革派都是好人。保守派有能力卓越的人,改革派也许多奸佞,只是各自为了立场争斗。
恰是如此,杨时才站出来表态。
保守派的诸多官员,也纷纷表态支持杨时,连李纲也站在杨时一方。
“官家,臣反对。”
宰相白时中手持笏板站出来,旗帜鲜明的道:“大宋积贫积弱,不改不行。没有舒王开始的改革,国库早就空了,朝政早就垮了。现在追夺舒王的爵位,恐怕会议论汹汹。”
“白时中,你这个蔡京的走狗,简直是放屁。”
杨时怒发冲冠,苍白的发须飞扬,呵斥道:“老夫不否认,王安石一心为国,是一个不错的好人。”
“可是一心为国的好人,和能否达让大宋国富民强,这是两码事。”
“王安石为人清风正气,搞的学术却是歪门邪道,是压榨天下百姓的苛政,致使百姓艰难。”
“最简单的例子,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,规定是开春后青黄不接,官府主动贷款给百姓,等秋粮收上来,百姓给予一定的利息偿还,也借此打击放高利贷的大族。”
“想法不错,真正要执行却彻底变样了。”
“地方上的官员为了追求政绩,不管百姓是否需要,一律强迫百姓贷款,盲目的追加贷款。”
“贪官污吏层层加码,官府放贷的利息比民间的高利贷还高。”
“许多百姓不缺钱,也不需要借贷,却被官府强迫着贷钱。”
“不仅如此,还贷的时候官府不收钱,只收上等的新粮,又变着法多征收粮食。”
“没粮食的百姓,只能拿钱去买,买到的是陈粮,而且价格还昂贵无比,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。”
“其他改革也是如此。”
“这样的敛财之法,奸邪无比,不彻底废掉,难道留着继续荼毒百姓吗?”
杨时大骂道:“蔡京靠着这样的敛财,取悦太上皇,早就臭大街了。你白时中攀附蔡京,身为蔡家走狗,还在狺狺狂吠,老夫从未见过你这样厚颜无耻的人。”
蹬!蹬!!
白时中气得面色大变,接连后退两步才稳住身形,愤怒道:“老匹夫,你欺人太甚。”
杨时道:“老匹夫骂谁?”
白时中的年纪比杨时小一点,脑子却不够灵活,大怒道:“老匹夫骂你。”
“哈哈哈......”
杨时大笑两声,高声道:“老匹夫词穷矣。”
说完后,杨时转而看向赵桓,掷地有声道:“请官家追夺王安石的爵位,撤掉其孔庙中的画像。”
“请官家追夺王安石爵位。”
李纲及保守派官员纷纷表态,全都激动万分。
要取胜!
今日,就要彻底压垮这些改革派的人。
白时中及李邦彦等改革派的人,全都怂了,没有人敢和杨时争辩。
杨时太生猛了。
这个名满天下的大儒,那是连蔡京都敢骂的人,连蔡京在东京的时候,都不愿意招惹杨时。
赵桓看着沸腾的场面,心中却非常清楚。
这就是党争。
斗起来后甭管政策好不好,都直接废掉,都要穷尽手段打压对方的人。
王安石的变法,有很多坏的改革,却也有很多好的方面。
青苗法、免役法让底层的百姓艰难,便宜贪官污吏,使得大族扩张。
可是方田均税法、农田水利法,以及军制上的一系列改革,又是有利于国家的。
这是好坏参半的。
党争起来后,不管变法的好坏,全部一股脑推翻。
这是赵桓不希望再看到,以及不愿意再延续的,他看着闹哄哄的朝堂,提起一口气,呵斥道:“肃静!”
大殿中一片寂静,所有人都噤声。
一双双目光落在赵桓的身上,眼中有期待,保守派希望皇帝支持,改革派希望皇帝偏袒。
赵桓目光深邃,不疾不徐道:“舒王病逝至今,刚好四十年。”
“四十年中,改革派和保守派纷争不断,你方唱罢我登场,登台就废掉对方打击对方,有半点利国利民之举吗?”
“朕看没有!”
“舒王的改革中,有好心办坏事的策略,而且操之过急,用人不当,有种种弊端。”
“可是改革的策略中,也不乏良策,比如方田均税、农田水利等。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不要搞极端,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。”
杨时皱眉道:“官家,这样恐怕......”
赵桓抬手打断杨时的话,强硬道:“不要去争什么,更不要去搞党争,要埋头干实事,实干才能兴邦。”
“满朝公卿日争夜争,能争出粮食满仓吗?能争出百万雄兵吗?”
“都不行的。”
“在朕眼中,不管是改革,亦或是守旧,都无所谓。”
“朕只有两个标准。”
“第一,对内是否有利于改善大宋百姓的生活,让他们从艰难中走出来,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。”
“第二,对外是否有利于抵抗金国的入侵,让大宋摆脱朝不保夕,随时被人入侵的局面。”
赵桓目光灼灼,掷地有声道:“不管白猫黑猫,能造福百姓、抵挡金国的就是好猫。”
“党争,可以休矣!”
哗!!
大殿中一片哗然。
一个个文武百官看着坐在上方的皇帝,脸上都有着错愕和震惊。
相关小说
网友评论
为您推荐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