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畅销巨著大明:穿越开局,老朱教我做皇帝》,由网络作家“豌豆大射手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《大明:穿越开局,老朱教我做皇帝》,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,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元璋朱标,文章原创作者为“豌豆大射手”,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:在大明,血脉最正,地位最高,继承顺序最为优先。但是,谁也没想到,自从皇长孙暴死,大明瞬间江河日下!这一世,他穿越来了。开局就被老朱偶遇在一个小村庄,且不说他的一脸相似度外貌,还有那侃侃而谈的英姿,都令皇帝老儿战栗不已!若是,自己的宝贝皇长孙没死呢?老朱一时自己也陷进去了!作为一名优秀的领袖,开始了他的皇长孙培养历程!一切,巧得不能再巧……...
《畅销巨著大明:穿越开局,老朱教我做皇帝》精彩片段
朱政望着李虎兴奋得几乎要裂开的笑容,暗自祈祷千万别再来个结拜酒、盟誓之类的环节。
“李大人,我家人都准备好了,我们现在进去吗?”
“咳咳!”
“朱老弟,你应该叫我什么?”
“……李兄,我们现在进去吗?”
李虎喜形于色,重重拍了拍朱政的肩膀:
“进!”
“好!”
朱政嗓音洪亮,对王家湾三百名青年壮汉发号施令。
“一队听令,封锁以秦淮楼为中心的街区,此刻起,任何人不得入内!”
“是!”
一百人整齐划一,向前迈出一步,齐声回应,旋即迅速编成小组,开始封锁秦淮楼周边街道。
“二队听令,包围秦淮楼,不许任何人逃出!”
“是!”
又一百人出列,井然有序地将整个秦淮楼团团围住,连每一扇窗户都不曾遗漏。
“三队听令!搭建工程车!”
“是!”
剩余的一百人放下背负的布袋,里面装满各式木制部件。
数百件大小零件在短时间内迅速拼接完毕,一台工程车赫然矗立。
“全员听令!目标蔡季成藏身于秦淮楼内,所有人准备突击,如有阻挡者,格杀勿论!”
三队中的半数人员推着攻城车猛撞大门,余下的五十人已遵照朱政之命,手持李虎带来的兵器,随时准备冲入秦淮楼。
远处暗处窥视的朱元璋,目睹此情此景,不禁愕然。
他原以为自己的孙子犹如无助的小羊,此刻才惊觉他是披着羊皮的狼!
“小五!”
“你瞧这阵势,这分队布局,是否觉得眼熟?”
“回皇爷,这种布置和分队方式,颇似攻城之策。”
“正是!简直如同攻城一般!”
“没想到啊,真是没想到,咱的孙子竟有咱的气魄,这阵仗看得咱都热血澎湃!”
秦淮楼内,蓝玉原本正与几位军中兄弟举杯畅饮。
感受到地面震动的瞬间,眼神骤然犀利。
“怎么回事?”
“地面在震,是地震?还是有骑兵队伍出征?”
一名部下起身,满不在乎地说道。
“到窗口瞧瞧不就清楚了。”
话音未落,便走向窗边查看。
这一望,刚刚被酒精麻痹的头脑瞬间清醒。
“蓝、蓝大哥!不好了,恐怕是皇上要对我们动手了!”
“什么?!”
“皇爷要对我们下手?”
席间众人闻此皆色变,面露苍白。
最为镇定的仍是蓝玉,他早有预感会遭遇如此境况。
“哼!”
“这本就是迟早之事。”
“我这几日频繁邀你们饮酒作乐,就是怕将来再无此机会。”
另一名军中要员脸上写满困惑与不解。
“不对、不应该啊!”
“我们早已将兵权交予皇上,如今不过是个整日饮酒聚会的闲散之人,皇上为何仍容不下我们?”
“哎,外面站着的该不会是锦衣卫吧?”
窗边的士兵连连摇头。
“不是,看他们的服饰……是应天府的衙役。”
蓝玉一听,火气瞬间涌上心头。
“你他娘的胡说什么呢!”
“区区应天府的衙役有何资格抓老子!”
“应天府的知府又是何许人也?”
其他人也纷纷释然,七嘴八舌议论开来。
“就这?”
“咱们这群糙老爷们,谁会关心应天府知府姓甚名谁啊。”
“应天府的知府不就是个摆设,放条狗上去都无妨,不过是皇上脚下苟延残喘的无能之辈罢了。”
守在窗边的士兵听闻此言,颇为不服,怒道:
“你们不信过来瞧瞧!”
“这般阵仗,若非皇上欲将我们拉下马,怎会出现攻城车!”
“攻城车?”
蓝玉一听,眉头紧锁,疾步走向窗边,俯瞰楼下。
这一瞥,果然是应天府的衙役们正推动攻城车,试图撞破大门。
蓝玉亦是一愣。
小小应天府,何来胆量对他们动手?
“此事必有蹊跷。”
“但断然不会是那位所为。”
那位,自是指朱元璋。
蓝玉此言一出,众人再度安心。
然而如此大的阵仗,若非针对他们,又是因何而来?
众人皆是一头雾水之际,蓝成峰面色惨白地奔入。
“义父,大事不妙!”
“这帮应天府的衙役居然要押我去衙门受审!这分明是不给我义父您面子啊!”
蓝玉闻言,脸色铁青,飞起一脚,踢在蓝成峰身上。
他们这一屋人提心吊胆,原来竟是他小子惹出的乱子!
“逆子!”
“你究竟做了何等大逆不道之事,竟让衙门动用攻城车来抓你!”
“额……回义父,孩儿只是派人购买了这座酒楼。”
“你花了多少银两,莫不是强买强卖?”
“孩儿是花了五百两银子购得!”
张翼听闻此言,不禁冷笑一声。
他同样是个美食爱好者,昔日珍馐阁尚在时,早已听闻其盛名,也曾数度光顾。
故而此刻,他才会忍不住嘲讽出声。
“五百两银子若仅买下这座楼,倒也算合理。”
“但要知道,这秦淮楼的前身珍馐阁,每日至少进账五十至一百两银子,你仅花五百两,怎敢说不是强取豪夺?”
蓝玉听罢,怒火直冲云霄,再次一脚踢向蓝成峰。
“混账!”
“我早叮嘱过你们,切不可打着我蓝家旗号在外惹是生非!”
“现下你闯了祸,还要连累老子!”
曹振走到蓝玉身旁,劝慰道。
“大哥,此事并非全然怪他。”
“五百两银子确为市价,若真借了蓝家名头,恐怕五十两都嫌多。”
“依我看,不能任由他独自去处理此事,否则朝中那些官员岂不认为您如今威势已衰,可任意欺凌?”
“如今,纵使这小子犯错,咱也不能真让他落入他人之手!”
蓝玉沉思片刻。
“好,走,咱们一同下楼,看这应天府知府究竟打什么鬼主意!”
“好!”
一行人随即下楼,刚步入大堂,便见紧闭的大门被工程车猛烈撞开。
随后,数十名身着衙役服饰之人有序涌入,与蓝成峰酒楼内的壮丁展开激战。
蓝玉此刻并不急于调解,决定先看看双方战况如何。
蓝玉不动声色,旁人自然也不会插嘴,皆是一副看热闹的模样。
蓝成峰再怎么嚣张跋扈,他手下的壮丁毕竟也是沙场退伍老兵,论起打斗,绝不会输给这些衙门跑腿的衙役。
然而,接下来的一幕,却让他们瞠目结舌。
那时,他们都未曾料到,一次普通的秀才考试竟会出现如此惊世之作!
“陛下!”
“此子乃百年难遇的天才也!”
“此等文章,当今大明,鲜有人能及!”
朱元璋喜得眉眼皆笑,比起群臣变相颂扬他时更为欢欣。
他甚至激动地站起身,自龙椅走向秦博远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秦博远瞬间从发现人才的兴奋中清醒过来,额角冷汗涔涔,心想莫非今日命丧于此?
秦博远如惊弓之鸟般战栗,朱元璋却已下令赐座。
“来人,给秦尚书赐座!”
“陛下、陛下!微臣不敢啊!”
朱元璋看着惶恐的秦尚书,硬是将他按下座椅。
“朕赐座,你还不敢坐了?”
“再给朕搬个椅子来,朕要与秦爱卿好好谈谈!”
朱元璋话音刚落,秦博远刚坐稳,又吓得弹起。
自太子去世后,朱元璋对待文武百官皆无好脸色。
此刻对他如此和颜悦色,莫非是暴风雨前的宁静?
秦博远脸色越发惨白,愈发确信今日难逃一劫。
然而,朱元璋满脸兴奋地按住秦博远,又递过两篇文章。
“爱卿,你再看看这两篇如何?”
秦博远战战兢兢接过两篇文章,看过一遍后,惊恐之色渐褪,取而代之的是愕然。
最终,他神情狂热地挺身,全然不顾生死,热切地看向朱元璋。
“陛下,这两篇文章、此人,具备夺取状元的实力!”
“敢问陛下,这是哪位才子的杰作?”
朱元璋一边听着秦博远的赞美之词,一边不住地谦逊摆手,尽管嘴角几乎要裂到耳根,那份得意之情已然溢于言表。
“哎,秦大人,您这可就过于抬举了,不过是朕那不成器的孙儿随意涂鸦之作罢了。”
“孙儿?”秦博远一听,心中暗惊,近日朝野间盛传皇上欲立朱允炆为皇太孙,莫非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,竟是出自朱允炆之手?
尽管传闻真伪未定,此刻皇上亲自提及,秦博远自知不能无动于衷,于是连忙离座,恭敬跪拜,高呼万岁。
“恭贺陛下!朱允炆殿下如此文采出众、才识过人,实乃我大明之幸也!”
然而,朱元璋的笑容却瞬间收敛,虽未流露出怒意,却足以令秦博远背脊发凉。
“秦尚书此言有误,这些文章并非朱允炆所著。”
“不是朱允炆殿下……那莫非是朱允熥殿下?”秦博远心想,可从未听说朱允熥有何文采斐然之处。
还未待他细思,朱元璋已再次摆手否定。
“亦非朱允熥,你不必多猜,是朕的另一位孙儿所写。”
“另一位?”秦博远一头雾水,现今的大明皇室中,还有哪位小殿下能得到皇上如此青睐?
“秦爱卿,你继续说,从文章中能否看出朕孙儿的其他特质?”朱元璋问。
提及文章,秦博远便恢复镇定,稍作沉吟,娓娓道来:
“字迹显性情,文风现人品。
县试之文,足见此人文采横溢,底蕴深厚,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诸子百家,皆研习透彻,字句间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。
府试之作更是堪称神来之笔,即使置于殿试之中,亦无人能出其右。
至于陛下出示的第一篇文章……”
“妙极!简直妙不可言!文中景象栩栩如生,观点清晰跃然纸上。
臣阅后亦深受启发,通篇读来,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。
观其文,可见此殿下对孔孟之道领悟至深,且能在传承中融入自家独特见解。
如此殿下,未来前程无可限量,即便开创学派,与孔孟比肩,成为一代圣贤,亦非妄谈!”
朱元璋闻此言,瞠目结舌,虽然他确有心听秦博远赞扬朱政,但这与孔孟并论的说法实在有些过分。
毕竟,身为开国之君的他,将来也不过是以“明太祖”之名永载史册。
如今,一个晚辈竟被捧至与自己同等高度,无论怎么想,都显得过于浮夸。
“秦尚书,你这赞誉是否太过火了?莫非因朕说是朕的孙儿,你就一味阿谀奉承?”朱元璋虽语气平和,但眼神中的寒光却毫不掩饰。
秦博远心头一紧,话已出口,再收回只会惹祸上身,他一咬牙,重重磕头。
“陛下!臣所言句句肺腑,即便您请来其他文臣,其评价亦会与臣相同!‘则有意中无形之规矩,何取乎手中有形之规矩?’这分明是对大明律法的极高赞誉与深深期待啊!臣断言,倘若孔孟复生,对此文亦必赞不绝口!”
秦博远这番解释,若朱政在场,恐怕也会为之击节叫好。
毕竟,这篇文章在清代八股文史上赫赫有名,秦博远如此推崇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朱元璋听完,陷入沉思。
难道,自家真能出一位与孔孟比肩的圣贤?
“爱卿,时辰不早了,朕不再挽留。
还有一事,朕稍后再找你。”
“遵命,微臣告退。”秦博远战战兢兢地退出。
不消片刻,换上便服的朱元璋已悄然离宫。
朱政的案件即将开审,无论如何,他也要去为孙儿壮壮声势。
在朱政眼中,只要有确凿证据,此案便可迎刃而解。
然而,朱元璋深知官场黑暗,明白仅凭证据未必能平息风波。
权贵者,贵在权势,往往能使规则为其所用。
蓝玉的义子虽在朱元璋眼中不过是一粒微尘,但以此身份压制一名初出茅庐的小秀才,绰绰有余。
何况是不通文墨的武夫,一旦撕破脸皮,甚至可能直接诉诸武力,从源头铲除隐患。
此时,朱政仍在应天府衙门的后堂,与李虎举杯共饮。
不一会儿,先前被派出的班头垂头丧气地折返回来。
“李大人!”班头急切地唤道,“蔡季成现已成为蓝成峰将军麾下的幕僚,正在将军府担任办事员。”
“我们还未及说明来意,就被蔡季成命人一顿痛揍!幸亏我们逃得快,否则,此刻怕是只能拖着残肢断臂来见您了!”
班头满腹委屈,向李虎汇报。
李虎先前还对朱政打包票,定要把蔡季成这个无赖流放到边疆。
此刻听闻此言,酒意瞬间消减一半,心中暗道:蔡季成这哪里是在打他的衙役,分明是在打他的脸!
最新评论